钢铁工业是现代工业的脊梁。 一五计划期间提出“156项工程”建设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就是“重中之重”。 时至今日,我们生活中很多司空见惯的便利,比如火车的钢轨,都可以溯源到那个火热的年代。 今天带来《国家工业密码》有声故事第二集《火车的“哐当”声,是怎么消失的?》 “骆玉珠!你去哪儿……下一站你下车好不好!” 这是张译演技封神的片断。他扮演的陈江河与殷桃扮演的骆玉珠,8年后阴差阳错在某个小火车站相逢。 对面的火车缓缓启动,差一点,他们又一次失散于人海。 幸好,绿皮车虽然“哐当哐当”地启动了,骆玉珠还是听到了陈江河声嘶力竭的呼喊:下一站,你下车好不好! 如果,他们当时乘坐的,是动车,是高铁呢? “哐当哐当”的声音变成“嗖”的一声,只怕他们再无缘重逢。 火车的“哐当”声,是怎么来的? 对于经历过绿皮火车的人们而言,回忆并不像电视剧情节那么浪漫:汽笛轰鸣,空间很满,时间很长,还有最为标志性的“哐当哐当”的背景音。 这声音来自车轮与钢轨接头的碰撞。 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无垠土地上,中国铁路里程已经达到15.9万公里,这四通八达的铁路网是由不同长度的无数根钢轨连接而成。 曾经,受限于工艺条件,每根钢轨长度只有25米,每两根钢轨连接处会预留8毫米左右轨缝,以应对钢轨热胀冷缩。 因每根钢轨长度相等,车轮运行至轨缝处就会产生规律的哐当声。 久而久之,这声音逐渐成为人们记忆中火车标志性的声音。 相信很多人都曾枕着这“哐当”声入眠——它单调,枯燥,专治失眠。 不过,也有很多人因此而失眠,是谁呢? 是鞍钢的钢轨制造者们。 在他们的心里,始终有着让火车“陆地飞行”的梦想,而这种老旧的铁轨,接缝不但有噪音,还会极大影响火车行驶速度。 钢轨的“进化” 让火车的“哐当”声消失了 那钢轨可不可以做到无缝衔接呢? 1958年北京至天津的正线铁路采用气压焊法焊接,铺设了200米无缝线路,这是焊接长钢轨第一次铺设在正线铁路上。 60余年来,我国陆续发展了钢轨铝热焊接、气压焊接、闪光焊接技术。 简单来讲,这些技术主要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让钢轨连接处越来越严丝合缝。 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钢轨焊接后,形为了一个无缝的整体,车轮经过焊接处的哐当声也基本消失了。 除了无缝衔接,还有别的办法降噪增速吗? 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延长单根钢轨长度。 在中国铁道博物馆,珍藏着一根1901年生产的“百岁轨”,仅有675毫米。 旧中国,工业落后,只能生产出这么长的钢轨。 刚刚回归人民怀抱的鞍钢千疮百孔,到处是残垣断壁。 如今,在鞍钢生产车间,重轨生产线正在一次次刷新工业极限,钢轨定尺长度从25米到50米,再到100米! 以100米长定尺钢轨为例,平直度偏差不超过0.5毫米,代表着国际最高水平。 再通过无缝化焊接,钢轨就连成了一个整体。 “哐当、哐当”的声音就这样成为了历史的回响。 鞍钢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百米长定尺钢轨 绿皮车的哐当声和高铁的呼啸声。 这两种完全不同的声音,有你一回头就可以看见的旧时光,也有一抬头就可以看见的工业巨变。 如果说绿皮车留下的是温度,那么高铁带来的则是速度。 中国第一批具有高纯净度、高平直度的时速200公里客运专线钢轨,2000年在鞍钢下线,当年就被铺设在 中国大陆第一条时速200公里铁路——秦沈客运专线;2008年,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开通,我国高铁真正实现了“陆地飞行”,从北京到天津仅需半个小时;2022年,中国首条时速350公里跨海高铁——福州至厦门高速铁路全线铺轨贯通,鞍钢为该线路提供全部高速道岔钢轨。 鞍钢采用世界最先进的万能轧机装备和轧制工艺的万能生产线 火车跑得快,钢轨必须顺滑无比,精度偏差以毫米计算。 如今,鞍钢生产的钢轨有多精细呢? 举个例子,3米范围内钢轨顶面偏差小于0.3毫米,极度精细的中国制造,让高速运行的列车连一滴水都不会倾洒,真正实现了让火车“陆地飞行”的梦想。 鞍钢百米钢轨平直度测量 风靡全球的中国高铁“立硬币”实验 你可曾听懂钢轨的鸣响? “哐当哐当”的重奏,是起步是激励;“嗖嗖”的迅疾,是追赶是急切,近乎无声的飞驰,则带着腾飞的昂扬,它见证着中国铁路的百年巨变和飞速发展,也是中国工业发展的真实写照。 千山万水横跨,只为一睹你的风采。 钢轨制造一路向前,让中国速度带你飞! 75载岁月峥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在几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今天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千千万万国有企业建设者用智慧和血汗筑就了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富国之源。如今,国有企业作为新型工业化的主力军,在航空航天、信息技术、能源电力、装备制造等领域打造出一大批领跑全球的重大成果,推动我国工业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历史性变革。 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联合新华网、云听APP、喜马拉雅APP、机械工业出版社推出《国家工业密码》——有声故事网络互动传播活动,以国有企业工业文化遗产为起点,回顾国资央企打造工业体系的生动故事,解析宝贵经验的奋斗密码,展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光明前景。 来源:微信公众号“国资小新” 原标题《国家工业密码 | 火车的“哐当”声,是怎么消失的?》 来源:澎湃政务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
技术支持|试题宝|手机版|铁道行业职教培训考试网站平台|铁道职培
( 鲁ICP备18021794号-3|鲁公网安备37130202372799 )
GMT+8, 2025-5-4 08:06 , Processed in 0.089647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