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长三角春游首趟赏花旅游列车从上海启程,前往苏州、无锡开启赏花踏青之旅。 2025年春季,全国多地“赏花专列”疾驰于青山绿水间,串联起“花海与人海”的流动风景线,这场“颜值”与“产值”的双向奔赴,在青山绿水间绘就了一幅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答卷。 花开锦绣引客来,文旅消费焕新机。今春赏花游热度如春潮奔涌,3月以来相关搜索量同比激增2.2倍,杭州、南京、武汉等城市跻身十大热门目的地。从武汉东湖樱园的粉雪浪漫到林芝桃花的雪山壮美,从云南罗平万亩油菜花的金黄绚烂到苏杭玉兰枝头的素雅清丽,“赏花专列”飞驰,让“千里寻花”成为大众触手可及的休闲选择,推动“半日达”“周末游”等微度假模式蓬勃发展,让“一朵花”撬动“一条链”,实现“花海经济”向“全域经济”转型升级。 钢铁长龙穿阡陌,乡村振兴启新篇。高铁网把城市与乡村的时空距离重新定义,“交通红利”持续转化为乡村振兴、城市更新的持久动力。武汉东湖樱花园、福州鸿尾乡花海等景点依托铁路网络,将分散的“花资源”串联成线,形成“快旅慢游”新模式;云南罗平万亩油菜花海金黄绚烂,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踏青观景,催生了赏花、闻花、吃花、花海赛事等多种业态。如今,短暂“花期正转”正化为“长期效益”,延伸出餐饮、文创、研学产业链,让“一片景”富裕“一方人”,推动文旅消费从“流量”向“留量”转化。 生态筑基谋长远,绿色发展谱新章。“赏花经济”的持久绽放,离不开生态底色的精心守护。贵南高铁修建时为了保护绿水青山,在斗篷山—剑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拐了一个“大弯”,增加工程投资约14亿元;汉十高铁建设时为避让丹江口湿地,不惜增加3亿元成本改线架桥。这些“生态优先”的生动实践,将“颜值”转化为可持续的“产值”。当“赏花专列”载着游客穿越山水画卷时,“钢铁动脉”融入“绿水青山”,构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画卷。 万里山河锦绣色,一列飞驰万象新。从武汉东湖到林芝雪山,从江南烟雨到云贵梯田,这幅用铁轨勾勒、以繁花点染的新时代画卷,正向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目标阔步前行。 (来源:中国网 作者:蒋书琳 唐汉斌) |
技术支持|试题宝|手机版|铁道行业职教培训考试网站平台|铁道职培
( 鲁ICP备18021794号-3|鲁公网安备37130202372799 )
GMT+8, 2025-5-2 18:56 , Processed in 0.104217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