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日,从成都开往铜仁的G2985次动车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救援。一名刚经历胰腺癌手术的老人突发呕血、意识模糊,列车工作人员与桐梓东站、120急救中心联动,破例临停3分钟完成转运,最终成功挽救生命。这场跨越铁路与医疗系统的“饱和式救援”,引发全网数亿次关注,成为“生命高于规则”的生动注脚。 一、生死时速:5号车厢的紧急呼救 当日午后,G2985次列车穿行在渝贵山区的崇山峻岭间。列车长杨成例行巡视至5号车厢时,一阵急促的金属撞击声引起他的警觉——靠窗的老人蜷缩在座位上剧烈呕吐,暗红色血沫浸透病号服,同行的家属李先生颤抖着解释:“他刚做完胰腺癌手术,本想回家静养……” 医学背景显示,胰腺癌患者术后易出现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呕血意味着病情急剧恶化。杨成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广播寻医、开放急救箱、监测生命体征。然而,三次广播未等来医护人员,列车距下一站遵义尚有67分钟车程,老人瞳孔却已开始涣散。 二、与死神赛跑:临时停靠决策链揭秘 “申请桐梓东站紧急临停!”杨成抓起对讲机与调度中心联动。根据国铁集团规定,动车组列车因特殊情况可申请临时停靠,但需多部门协同:调度中心需重新排布轨道,车站须清理站台、开通绿色通道,急救车需同步抵达。 桐梓东站值班站长接到指令后,2分钟内清空2号站台应急通道,120急救车抄近路穿越盘山公路提前就位。与此同时,乘务组用外套制成临时担架,调整车门开启方向,为转运节省每一秒。 三、黄金3分钟:站车联动创造生命奇迹 14时27分,G2985次列车滑入桐梓东站。车门开启瞬间,刺骨山风裹挟消毒水味涌入车厢,乘务员与站方工作人员以“人墙”隔离人流,仅用83秒便将老人转移至救护车。心电监护仪上狂跳的曲线,印证着这场生死竞速的残酷——老人血压已降至70/40mmHg,属于失血性休克临界值。 急救车上,医生紧急实施气管插管,血库同步调配2000毫升O型血。抵达桐梓县人民医院后,专家组通过5G远程系统与遵义医学院实时会诊,最终稳定病情。次日,老人转入遵义医学院重症监护室时,鞋底磨破的李先生含泪感慨:“这3分钟停靠,抢回的是父亲一辈子。” 四、制度温度:特殊停靠规定筑牢生命防线 此次救援背后,是国铁集团“特事特办”的人性化制度支撑。《动车组列车特殊情况下临时停靠处置办法》明确规定:遇旅客突发危及生命的疾病,列车长有权启动临停程序,调度部门须优先放行。近三年数据显示,全国铁路年均发生类似紧急临停37起,成功救治率达91%。 “规则是冷的,但人心是热的。”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专家指出,高铁网络的智能化调度系统,使得“临时变轨”等技术操作可在90秒内完成,为生命通道提供硬核保障。 五、全网刷屏:凡人善举折射文明之光 事件经央视新闻报道后,#动车临停救人#话题迅速登顶热搜,阅读量突破4.2亿。网友高频点赞关键词包括“中国速度”“制度温情”“专业救援”。一条获赞86万的评论写道:“《流浪地球》的饱和式救援就在身边!列车长狂奔的虚影,比任何特效都震撼。” 铁路部门表示,将授予G2985次乘务组“红旗列车”称号。而病床上的老人托家属转达:“等樱花开了,我想当面谢谢那群为我拼命的孩子。” ———— 呼啸的G2985次列车继续穿梭在群山之间,3月3日的惊魂3分钟已被写入运行日志。但当春风拂过桐梓东站的樱花树时,每一片花瓣都在诉说:比钢铁轨道更坚韧的,是守护生命的初心。 |
技术支持|试题宝|手机版|铁道行业职教培训考试网站平台|铁道职培
( 鲁ICP备18021794号-3|鲁公网安备37130202372799 )
GMT+8, 2025-5-4 07:43 , Processed in 0.114271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