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一步 , 微信登陆

一个“米”字型高铁,如何能满足得了河南一亿多人的心愿?

2025-3-4 18:03| 发布者: 静临风| 查看: 191| 评论: 0

摘要: 一个“米”字型高铁,如何能满足得了河南一亿多人的心愿?天涯共此时河南,这片承载着中华文明厚土的中原大地,坐拥全国第五的经济总量和超过一亿的人口。自2016年郑州“米”字形高铁网蓝图落地以来,河南成为全国首 ...

一个“米”字型高铁,如何能满足得了河南一亿多人的心愿?

天涯共此时

河南,这片承载着中华文明厚土的中原大地,坐拥全国第五的经济总量和超过一亿的人口。自2016年郑州“米”字形高铁网蓝图落地以来,河南成为全国首个建成“米”字型高铁枢纽的省份,以郑州为中心,辐射八方的高铁网络极大缩短了省内城市与全国经济圈的时空距离。然而,随着区域经济的深度联动和人口流动需求的激增,单一的“米”字型骨架已难以完全满足河南的发展雄心——尤其是豫东、皖北等边缘地区的交通短板,以及中原城市群与长三角更高效的融合需求,正呼唤着新的高铁脉络。


一个“米”字型高铁,如何能满足得了河南一亿多人的心愿?

“米”字型骨架的成就与局限

“米”字型高铁网以郑州为核心,覆盖京广、徐兰、郑渝、郑合等多条干线,实现了省内“市市通高铁”的里程碑。郑济高铁的贯通更让河南在全国率先完成高铁网络闭环。然而,这一架构的局限性也逐渐显现:

1. 豫东与皖北的“边缘化”:豫东的周口、商丘等地虽已接入高铁网,但直达长三角仍需绕行阜阳或徐州,耗时较长。皖北的亳州、蚌埠等地与河南的直连通道尚未打通,制约了中原经济区与长三角的深度融合。

2. 县域覆盖不足:如柘城、太康、鹿邑等人口大县至今无高铁站点,居民出行依赖公路或绕行换乘,经济活力难以释放。

3. 东西向通道薄弱:现有横向高铁主要依赖徐兰线,豫南至长三角缺乏直连线路,南阳、信阳等地南下仍需绕道武汉或郑州,与长三角的互动效率大打折扣。

郑亳高铁:打破边缘化的“破局之笔”

在河南规划的五条新高铁中,“郑州—亳州—蚌埠—南京”的郑亳高铁(亦称郑宁高铁)被寄予厚望。这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线路,从郑州航空港站出发,经尉氏、太康、柘城、鹿邑,直抵亳州南站,并衔接规划的亳蚌城际铁路,最终接入南京高铁网。其战略意义远超单一线路:


一个“米”字型高铁,如何能满足得了河南一亿多人的心愿?

1. 填补路网空白:串联豫东与皖北多个无铁县市,如太康、柘城、鹿邑等,激活沿线1000多万人口的出行与经济潜力。

2. 打造中原至长三角最短通道:相比绕行徐州的既有线路,郑亳高铁可将郑州至南京的行程缩短至2小时,成为中原城市群直连长三角的“黄金走廊”。

3. 联动区域经济带:通过与亳蚌城际、宁滁蚌城际的衔接,形成“郑宁高铁”大通道,推动中原经济区与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的深度融合。

争议与挑战:跨省协同与路网博弈

尽管郑亳高铁的呼声高涨,但其落地仍面临多重挑战:

- 规划优先级之争:安徽力推的亳蚌城际与河南规划的郑亳高铁需跨省协同,但两省对线路走向、建设时序存在分歧。安徽更倾向于优先推进亳蚌城际,而河南则希望郑亳段尽快开工。

- 功能重叠与资源分配:郑亳高铁与既有郑阜高铁、规划中的沿淮高铁存在部分功能重叠,如何平衡投资效益与路网覆盖成为难题。

- 县域利益协调:线路走向涉及多县利益,例如郸城与鹿邑的站点之争,地方诉求可能影响最终方案。

未来展望:从“米”字到“网”状的进阶

河南的高铁野心不止于“米”字。根据规划,到2035年,河南将形成“六纵六横”高铁网,新增南信合、平漯周、南驻阜等横向通道,进一步加密路网。郑亳高铁若顺利落地,将成为这一蓝图的关键拼图,推动河南从“枢纽强省”向“网络强省”跃升。

“米”字型高铁是河南交通史上的辉煌篇章,但一亿人的心愿远不止于此。郑亳高铁的规划,折射出中原大省打破地理桎梏、拥抱更广阔经济圈的决心。这条铁路能否从纸面驶向现实,不仅考验着跨省协作的智慧,更将定义河南在“双循环”格局中的新坐标。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 铁道职培公众号

  • 扫描下载APP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 QQ: 871889019

    客服电话

    183-9671-7087

    电子邮件

    mlkj@aliyun.com

    在线时间:9:00-21:00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