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高铁的飞速发展象征着现代化的步伐,而一列列穿梭于山川田野间的“慢火车”,则承载着乡村的温情与希望。它们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连接城乡、串联致富、传递文化的纽带。从四川的深山到东北的雪原,从西北的戈壁到江南的水乡,“慢火车”以其独特的方式,书写着中国乡村的温情故事。 2025年2月13日,四川省凉山州喜德县的学生们登上成昆线公益性“慢火车”前往学校。胡浩燃 摄 “慢火车”串联城乡的致富经。在贵州的5640/39次列车上,挑着担子、背着背篓的农民将自家农产品带到城市售卖,再买回生活必需品;在四川大凉山的5633/34次列车上,彝族同胞们将山里的土豆、花椒运往县城,换回生活物资;在东北的6245次列车上,林区的居民将山货带到集市,为家庭增添收入……这些“慢火车”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沿线百姓的“致富专列”。“慢火车”以极低的票价和站站停的特点,为偏远地区的百姓提供了出行的便利。它们将乡村与城市连接起来,让山里的特产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也让乡村百姓的生活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许多家庭通过这列火车供出了大学生,建起了新房,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慢火车”浇筑温情的幸福路。“慢火车”不仅是一条致富路,更是一条充满温情的幸福路。在列车上,乘客们不是陌生人,而是邻里乡亲。车厢里,鸡鸭鹅的叫声、新鲜蔬菜的清香、山货的独特气息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画卷。在湖南怀化和贵州铜仁之间,开行的7272次绿皮慢火车,每天都搭载着两百多位来自怀化的果农和菜农,前往铜仁城区售卖果蔬;在四川大凉山的列车上,彝族妇女们一边售卖农产品,一边唱着山歌,车厢里洋溢着浓厚的民族风情;行驶在秦岭山间的6063次慢火车拆除8个座椅改造为家禽存放区,增设书架和8个通学座位书桌,配置文具用品,筹集图书3300余册,为通学学生提供学习园地,同时,设立农产品信息公示栏,公示农产品销售信息等。这些“慢火车”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乡村百姓情感的纽带。它们让出行变得温暖,让生活充满希望。 “慢火车”摇出乡村振兴的幸福曲。在中国高铁飞速发展的今天,“慢火车”依然以其独特的方式,承载着乡村的温情与希望。它们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近年来,许多“慢火车”成为当地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平台。在湘西7266次公益性慢火车上,土家族和苗族的乡亲们常常自发组织民俗表演,唱起山歌、跳起摆手舞,乘客们还能品尝到地道的湘西腊肉和酸菜。云南昆明至贵州红果的5652次列车,是众多绿皮公益“慢火车”中的一员。哈尼族的乡亲们常常穿着传统服饰,向乘客展示他们的手工艺品和文化习俗。车厢里,悠扬的哈尼古歌和彝族的三弦琴声交织在一起,让乘客们感受到浓厚的民族风情。“慢火车”不仅将大山深处的学子和农产品送出去,更将更多的物产、资源、人流引进来。它们为乡村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慢火车”是中国乡村的温情符号,它们用缓慢的速度,摇出了国人心中最温暖、最朴实的幸福曲。在这列“慢火车”上,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希望,感受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也找到了内心深处的那一抹温柔。 (来源:中国网 作者:张远萍 赵倍 ) |
技术支持|试题宝|手机版|铁道行业职教培训考试网站平台|铁道职培
( 鲁ICP备18021794号-3|鲁公网安备37130202372799 )
GMT+8, 2025-5-3 19:55 , Processed in 0.087956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