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机车的演变 铁道运输的牵引力是机车,自1825年,英国的史蒂芬森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载人蒸汽机车“旅行”号,时速可达24千米。至今已有近200年历史了,我国第一台蒸汽机车名为“中国火箭号”。是仿照斯蒂芬森那台著名机车“火箭号”而命名的。中国工匠在车头两侧各镶嵌了一条金属刻制的龙,因此大家又把它称作“龙号机车”。随着铁道技术的发展,逐渐被更先进的内燃机车、电力机车所取代。如今动车组已成为铁路运输的主流。它集成了动力和车厢于一体,具有更高的运行速度和更好的舒适性。CRH1型电力动车组是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中国铁路进入了高速铁路时代。目前,最新的铁路运输技术是磁悬浮列车。利用电磁力使车体悬浮在空中,减少了摩擦阻力,从而实现了更高速的运行。这种技术的应用代表了铁路运输的未来发展方向。 本邮集为父亲遗留的手稿,父亲是建国前的老铁路工作者,为我国铁路事业发展做出了毕生的贡献。晚年时,通过集邮编排了这部“铁道机车的演变”邮集。现利用“今日头条”平台发表,以此纪念并表达我对父亲的怀念! 铁路机车的雏形:自古以来就有了牛车、马车行驶的道路,十六世纪欧洲出现供矿井车行驶的木轨路,到了十八世纪七十年代欧洲一些城市出现了马拉轨道车,这是铁路运输的前奏。 蒸汽机车的形成:1825年,英国斯蒂文森创制了“旅行”号蒸汽机车,开创了铁路运输的历史。后来,美国、德国等相继修建了铁路,蒸汽机车开始被广泛应用。 蒸汽机车的不断改进: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是蒸汽机车发展时期,机车动轮由两对发展到三对或四对,加大了牵引力度。等到二十世纪初,蒸汽机车已广泛应用蒸汽二次膨胀原理,创造了腹胀式机车,提高了热效率。 二十世纪初到二十年代,铁路机车由于采用蒸汽过热和给水加热装置,提高了热效率、牵引力和功率。 虽然蒸汽机车不断改进,但耗煤量大,热效率低还污染环境,从五十年代便开始逐步淘汰。 内燃机车的采用:早在1892年德国制造了第一台内燃机车,只有5.88千瓦,功率小构造简单,后来人们研制了许多新型内燃机车,分液力传动和电力传动。 其中德国和日本采用的是液力传动,而其他国家都采用电传动,迄今应用最广泛的是电传动。事实证明内燃机车的热效率比蒸汽机车大得多,而且常常两台组合使用,最大达到6000千瓦,远超蒸汽机车且不污染环境。 电力机车的兴起:早在1879年5月31日,德国西门子就展出了他设计的2.2千瓦小型电力机车,其他各国便开始陆续研制出直流或交流电力机车,主要用于石矿、煤矿、隧道的运输,继而用于铁路运输。由于电力机车不用煤、很少用油,只用电,在轨道上方架设电线与机车上接触网形成回路即可运行,因而被各国广泛应用。 现代化铁路--高速列车: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铁路机车设计家们就开始研制更安全、更平稳、更舒适且无噪音的高速列车或磁悬浮列车,修建高速铁路。我国已建成广-深准高速铁路并已通车。 目前,我国高速铁路不论是运营长度,还是运营速度都已成为世界第一,父亲在天之灵看到铁路的发展,一定会非常欣慰! |
技术支持|试题宝|手机版|铁道行业职教培训考试网站平台|铁道职培
( 鲁ICP备18021794号-3|鲁公网安备37130202372799 )
GMT+8, 2025-5-3 20:06 , Processed in 0.128436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