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一步 , 微信登陆

J5J6J9规章必知必会ZH46-51题

2024-8-8 06:4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47| 评论: 0

摘要: 46.简述列车制动机全部试验的试验方法? C15答:列检作业场无列车制动机的地面试验设备或该设备发生故障时,机车对列车充满风 后,司机应根据检车员的要求进行试验:(1)自阀减压50kPa(编组60辆及以上时为70kPa)并 ...

 46.简述列车制动机全部试验的试验方法?    C15
答:列检作业场无列车制动机的地面试验设备或该设备发生故障时,机车对列车充满风 后,司机应根据检车员的要求进行试验:
(1)自阀减压50kPa(编组60辆及以上时为70kPa)并保压1min,对列车制动机进行感度 试验,全列车必须发生制动作用,并不得发生自然缓解,司机检查制动主管漏泄量,每分钟 不得超过20kPa;手柄移至运转位后,全列车须在1min内缓解完毕。
(2)自阀施行最大有效减压(制动主管定压500kPa时为140kPa,定压600kPa时为170kPa), 对列车制动机进行安定试验,以便检车员检查列车制动机,要求不发生紧急制动,并检查制 动缸活塞行程或制动指示器是否符合规定。
47.根据《铁路机车操作规则》,起动列车前司机应注意哪些事项?    C17
答:起动列车前,必须二人及以上(单司机值乘区段除外)确认行车凭证、发车信号显 示正确,准确呼唤应答,执行车机联控,鸣笛起动列车。
1.起动列车前使用列尾装置检查尾部制动主管压力是否与机车制动主管压力基本一致。
2.列车起动时,应检查制动机手柄是否在正常位置及各仪表的显示状态,做到起车稳、 加速快、防止空转。
3.内燃机车提手柄、电力机车进级时,应使柴油机转速及牵引电流稳定上升。当列车不 能起动或起动过程中空转不能消除时,应迅速调整主手柄位置,重新起动列车。
4.列车起动后,应进行后部瞭望确认列车起动正常。单司机单班值乘的不进行后部瞭望。 
48.列车或单机在停留时,有何规定?    C36
答:列车或单机停留时,不准停止柴油机、劈相机及空气压缩机的工作,并保持制动状 态。
(1)进站停车时,应注意车站接车人员的手信号。
(2)货物列车应保压停车,直至发车前出站(发车进路)信号机开放或接到车站准备开 车的通知后,方能缓解列车制动。
(3)夜间等会列车时,应将机车头灯灯光减弱或熄灭。
(4)中间站停车,有条件时应对机车主要部件进行检查。
(5)机车乘务员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开机车。
49.发生铁路交通事故后,司机填写事故报告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S23
答:(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区间(线名、公里、米)、线路条件、事故相关单位 和人员。
(2)发生事故的列车种类、车次、机车型号、部位、牵引辆数、吨数、计长及运行速度。
(3)旅客人数,伤亡人数、性别、年龄以及救助情况,是否涉及境外人员伤亡。
(4)货物品名、装载情况,易燃、易爆等危险货物情况。
(5)机车车辆脱轨辆数、线路设备损坏程度等情况。
(6)对铁路行车的影响情况。
(7)事故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8)应当立即报告的其他情况。
50.《运规》对非值乘人员登乘机车有何规定?   Y31
答:1.机务段直接行车有关人员、机车试运转有关人员,凭工作证可登乘本段机车。铁 路局要制定相应管理办法。
2.总公司、铁路局行车安全监察人员,凭监察证登乘机车。
3.因救援抢险等需要相关人员凭调度命令可登乘机车。 4.检查工作的人员,凭添乘机车证添乘机车。
5.运输、牵引供电、电务、工务、车辆、通信、公安等有关人员,凭登乘机车证和工作 证,可登乘机车。登乘机车证由所属单位提出书面申请,由铁路局机务处负责审核填发。
6.登乘机车证分为临时、定期登乘机车证。使用期限超过三个月(含三个月)时可填发 定期登乘机车证。
7.机车登乘人数,不得超过2人,因特殊情况超过2人的需经乘务担当局机务处同意。登 乘人员不得影响机车乘务员正常工作,不得在机车非操纵端(便乘机车乘务员除外)或其他 部位乘坐,不得擅自操作机车的开关、按钮及其他设备,更不得在运行中开关司机室门。
51.机车乘务员必须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Y89
答:(一)符合岗位标准要求,司机须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机车车辆驾驶证。
(二)敬业爱岗,胜任本职工作。
(三)身体条件符合国家对铁路机车车辆驾驶人员职业健康标准的要求。
(四)具备中专及以上学历,具有良好汉字读写能力并能够熟练运用普通话交流。
符合二~四项要求的人员,在机务段乘务学习满半年(或乘务公里满3万公里),经铁路 局组织考核合格,颁发铁路岗位培训合格证后,方可担当副司机工作。年龄35岁及以下的在 职或入职副司机,应在三年内达到机车乘务员学历标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 铁道职培公众号

  • 扫描下载APP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 QQ: 871889019

    客服电话

    183-9671-7087

    电子邮件

    mlkj@aliyun.com

    在线时间:9:00-21:00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