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砟(zhǎ)轨道,顾名思义,就是没有碎石的轨道,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它与有砟轨道相比,能够长久保持钢轨的形状和位置,在较长的服务期内不需要大规模维修,具有轨道结构耐久性好,整洁美观的特点。 大家都知道,我国的高速铁路采用无砟轨道技术,但你知道无砟轨道是如何施工的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 认识无砟轨道 高速铁路所使用的轨道很多是无砟轨道。常规铁路都在小块石头的基础上,再铺设枕木钢轨,称之为有砟轨道,无砟轨道是用混凝土取代小碎石的轨道。 ![]() crtsⅠ型无砟轨道 无砟轨道的结构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①钢轨:承载列车重量和传递列车运行时的动态载荷。 ②无砟道床:由混凝土或沥青混合料构成,提供了轨道的稳定性和支撑力。 ③联结零件:连接钢轨和无砟道床,确保轨道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此外,无砟轨道还包括其他组成部分,如轨道板、CA砂浆(乳化沥青水泥砂浆)、混凝土底座和扣件等,这些部件共同作用,确保了轨道的结构强度和耐久性。 根据下部结构的类型,无砟轨道可分为路基上无砟轨道、隧道内无砟轨道和桥上无砟轨道三大类。按下列五个参数,无砟轨道可以分为不同的结构类型: ①按钢轨支承方式可分为点式和连续式。 ②按支承扣件方式可分为有轨枕和无轨枕。 ③按轨枕支承方式可分为埋入式、嵌入式和支承式。 ④按道床板材料可分为混凝土和沥青。 ⑤按道床板施工方式可分为预制和现浇。 无论何种形式的无砟轨道结构,由于采用了刚性较大的黏结硬化材料作为道床板,一方面使得系统的荷载传递、扩散功能显著提高,另一方面其适应下部结构沉降变形的能力却大为下降,所以各种无砟轨道结构对基础或者说路基的要求原则上是一样的。 无砟轨道与有砟轨道特点对比 ![]() 大量的现场测试对比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行车时,无砟轨道和有砟轨道下基床和路基中的动荷载差别很大,如动应力和振动速度,相比较而言,不同无砟轨道结构条件下路基中动荷载的差别较小。 工艺流程简介 无砟轨道施工是一道极为重要的工序,施工精度要求高、施工工艺复杂。以CRTS Ⅰ型双块式为例介绍无砟轨道的施工工艺流程。
![]()
![]()
![]()
![]()
![]()
![]()
![]()
![]()
![]()
![]()
![]()
![]()
![]()
![]()
![]() 施工质量控制 1.支承层质量控制及排水处理支承层摊铺后,及时对道床板边缘以外的部分进行抹光处理,确保外观美观。密实度控制需采用高频振动设备,且振动位置可以调整。支承层摊铺后,及时养护和切割变形缝,以减少支承层裂纹的产生和使支承层裂纹更加可控。直线无集水井地段支承层施工时,两线间的降雨需人工辅助抽排,以使基床表层集水快速排走。曲线地段两线间的降雨则通过集水井排出。 ![]() 2.道床板端部处理 在路基道床板施工端的模板上安装钢网板,以确保两浇筑区段间端面施工缝的接茬质量。桥梁区段道床板间的端头模板因间距较窄,前期采用木模施工,虽便于模型拆除,但因模型刚度较小,易发生扭曲变形。若采用定型钢模,端头效果会有很大改进。 3.测量控制 无砟轨道使用测量仪器设备均为精密测量设备,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校准,以保持仪器满足测量规范要求。 ![]() 4.精调质量控制 设站时进行气温、气压校正,设站精度误差应控制在0.7mm以内,转站后误差采用1mm/10m原则顺接。平面、高程偏差应控制在0.5mm内,偏差变化率均不得大于0.7‰。轨向和高低指标须控制在1mm内。复测已浇筑混凝土地段至少一根钢轨长度,误差采用1mm/10m原则顺接。精调后尽早浇筑混凝土,如轨排受到外部扰动、轨道放置时间超过12 h、环境温度变化超过15℃时必须重新调整。 5.道床板混凝土浇注 在浇筑前须对轨枕表面、底面喷水3~4次湿润。混凝土抹面时严禁洒水润面。加强对工具轨下方、托盘下方、支撑螺杆和轨枕四周等部位的施作控制。采用坡度尺控制顶面标高,确保表面平整,不得出现低凹积水面。浇注前做好钢轨、扣件的保护。抹面后,及时清刷轨枕、扣件和钢轨顶面及底面。道床板浇注后,必须及时进行复检。 6.轨排稳定保护 完成每段轨排浇注,须现场标记浇注完成时间和钢轨的温度。混凝土浇筑后1~2h(初凝前),螺杆放松1/2圈。同时松开钢轨接头处的鱼尾板。混凝土浇筑后2~3h(初凝后)立即松开全部扣件和横向约束。操作时注意不要扰动轨排。初凝前,严禁钢轨受阳光直射,必须采用湿布覆盖钢轨。 7.隧道内无砟轨道隧道内无砟轨道施工物流组织是关键,特别是长大隧道的轨枕存放及钢筋存放加工场地的布置,混凝土的运输及泵送需要有专人进行组织。 (部分内容来源:高铁信号技术交流、铁道知识局、中国铁道出版社) |
技术支持|试题宝|手机版|铁道行业职教培训考试网站平台|铁道职培
( 鲁ICP备18021794号-3|鲁公网安备37130202372799 )
GMT+8, 2025-5-3 17:49 , Processed in 0.115189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