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轨距是指钢轨头部踏面下16mm范围内两股钢轨工作边之间的最小距离,现在全世界有多种不同的轨距,分为普轨、宽轨、窄轨。我们都知道,我国直线标准轨距为1435mm。 但你知道,为什么要选择1435mm这个尺寸作为标准轨距吗? ![]() 相信有很多人会认为,这一定是经过许多科学家、设计师、工程技术人员反复计算、实验,最后确定下来的最科学最合理的尺寸吧! 难道不是吗? ![]() 然而真相并非如此。我国之所以采用1435mm作为标准轨距,事实上这个数字源于经济学上的“路径依赖”原理。 路径依赖(Path-Dependence),又译为路径依赖性,它的特定含义是指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均有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还是“坏”)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一旦人们做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你轻易走不出去。 ![]() 1435mm的根源要追溯至古罗马。公元前55年罗马军团入侵大不列颠,罗马帝国的两轮战车所向披靡,战车的轮距为四英尺八英寸半,换算过来即为1435mm。 ![]() 四英尺八英寸半是一个十分不方便的数字,而罗马人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尺寸作为战车的轮距呢? 原因很简单,当时罗马的木制战车使用两匹马并列牵引,而两匹马并行时屁股合适的宽度就是四英尺八英寸半,考虑车辕与车轮受力因素,所以战车轮距设计为四英尺八英寸半。 ![]() 罗马军团所到之处为了能够使战车通行,为其军队铺设了许多长途马路。日积月累罗马战车在马路上留下了深深的车辙。其他轮距的马车如果在马路上行驶,轮子很快会被老路上的车辙撞坏。无奈之下所有马车慢慢的都将统一更改为四英尺八英寸半的轮距。 ![]() 到了1807年用于客运的有轨交通工具在英国诞生,但是动力仍然是马匹,所以称之为公共马车。由于有轨公共马车的设计制造者都是以前制作马车的工匠,所有延续了四英尺八英寸半的轮距。 ![]() 再后来英国又出现了蒸汽机车,有意思的是制作车轮和轨道的工匠们就是制造公共马车的那些人,还是延续了以前马车的轮距。 ![]() 到了1865年英国商人杜兰德在中国修了第一条铁路,并在英国运来了蒸汽火车头,轨距自然也就是1435mm了。后来我国相继修建的铁路大部分都是采用英国技术采用1435mm的轨距。一直沿用到今天。 1937年国际铁路协会作出了统一的规定:1435mm为国际标准轨距,1520mm以上的轨距为宽轨,1067mm以下的为窄轨。世界上大约60%的铁路都是采用国际标准轨距,不过即使到了现在,全世界也还有30来种不同的轨距。我国现有绝大多数铁路采用的是1435mm的国际标准轨距。 没想到吧,咱们铁路的线路工努力保持的1435mm竟然是马屁股决定的 (部分内容来源:1435工厂、铁道知识局、高速铁路信号技术交流) |
技术支持|试题宝|手机版|铁道行业职教培训考试网站平台|铁道职培
( 鲁ICP备18021794号-3|鲁公网安备37130202372799 )
GMT+8, 2025-5-3 07:30 , Processed in 0.088857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