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关于铁路交通事故的报告制度,条例是如何规定的? 答:为了加强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保障铁路运输安全和畅通,条例在对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及时、准确地报告事故情况作出原则性要求的同时,还从以下三个方面作出具体规定: 一是,明确了事故报告的程序和时限。条例规定: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的铁路运输企业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人员应当立即报告邻近铁路车站、列车调度员或者公安机关。有关单位和人员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告事故发生地铁路管理机构。铁路管理机构接到事故报告,应当尽快核实有关情况,并立即报告国务院铁路主管部门;对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国务院铁路主管部门应当立即报告国务院并通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发生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或者有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铁路管理机构还应当通报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二是,规范了事故报告的内容。条例规定:事故报告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区间(线名、公里、米)、事故相关单位和人员,发生事故的列车种类、车次、部位、计长、机车型号、牵引辆数、吨数,承运旅客人数或者货物品名、装载情况,人员伤亡情况,机车车辆、线路设施、道路车辆的损坏情况,对铁路行车的影响情况,事故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和具体救援请求等。对于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还应当及时补报。 三是,建立了值班和举报制度。为了方便人民群众报告和举报铁路交通事故,强化社会监督,条例规定国务院铁路主管部门、铁路管理机构和铁路运输企业应当向社会公布事故报告值班电话,受理事故报告和举报。 问:条例是如何对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作出规定的? 答:铁路运输具有轨道性、网络性,一旦发生铁路交通事故,就会对区域性或者全国性运输网络产生影响。为了加强铁路交通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铁路运输安全和畅通,条例对铁路交通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的应急救援工作,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规定: 一是,规定了列车司机或者运转车长的应急处置职责。事故发生后,列车司机或者运转车长应当立即停车,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对无法处置的,应当立即报告邻近铁路车站、列车调度员进行处置。为保障铁路旅客安全或者因特殊运输需要不宜停车的,可以不停车;但是,列车司机或者运转车长应当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告邻近铁路车站、列车调度员,接到报告的邻近铁路车站、列车调度员应当立即进行处置。 二是,规定了铁路运输企业的抢修职责。事故造成中断铁路行车的,铁路运输企业应当立即组织抢修,尽快恢复铁路正常行车。必要时,铁路运输调度指挥部门应当调整运输径路,减少事故影响。 三是,规定了启动事故应急预案和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机构的程序,以及现场应急救援机构的有关权限。事故发生后,国务院铁路主管部门、铁路管理机构、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铁路运输企业应当根据事故等级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必要时,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机构。现场应急救援机构根据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实际需要,可以借用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设施、设备和其他物资。 四是,要求有关单位和个人对事故应急救援予以支持、配合。条例规定: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积极支持、配合救援工作。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者需要紧急转移、安置铁路旅客和沿线居民的,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及时组织开展救治和转移、安置工作。国务院铁路主管部门、铁路管理机构或者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事故救援的实际需要,可以请求当地驻军、武装警察部队参与事故救援。 |
技术支持|试题宝|手机版|铁道行业职教培训考试网站平台|铁道职培
( 鲁ICP备18021794号-3|鲁公网安备37130202372799 )
GMT+8, 2025-5-4 09:24 , Processed in 0.087999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